卫星 “织网人” 詹成勇:精准捕捉卫星信号
在实战化训练场上,卫星便携站三网覆盖队长詹成勇正带领团队展开紧张训练。他背负10公斤重的设备,徒步穿越模拟的崎岖山路,迅速奔赴预定位置。面对复杂环境下的通信挑战,他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卫星便携站的架设与精准对星。

训练中,信号捕获和数据传输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不仅考验着技术水平,更锤炼着耐心和细致。詹成勇反复调整天线仰角,在烈日下,汗水浸透衣背,但他始终专注如一。通过不断尝试,他最终成功锁定中星6D卫星,完成了卫星对星、入网建链、数据传输的全流程测试。詹成勇用他的专业和坚持,为团队树立了训练标杆,展现了过硬的技术本领。
他是卫星“织网人”,用精准捕捉卫星信号的能力,为实战化通信保障打下坚实基础。在每一次训练中,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锤炼实战硬本领,为通信保障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孤岛 “开路者” 邱利民:快速突破通信盲区
在应急救援场景下,灾害发生后,常规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他们利用卫星通信车、天通卫星电话、北斗手持终端、单兵图传等装备,迅速建立应急通信链路,为后续救援力量的调度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训练中,邱利民带领通信前突队先行进入复杂地形区域,第一时间赶赴“通信孤岛”区域。在“三断”环境下,指挥卫星通信车找准有利位置,迅速启动设备展开工作,立即开启卫星链路,搭建1.4G宽带基站。同时,组织前突队员背负单兵图传设备、携带卫星电话,沿着崎岖山路,抵达塌方现场。抵达现场后,他立即组织队员通过北斗手持终端发送短报文及模拟受灾点位置信息,并通过天通卫星电话汇报现场受灾情况,同时利用单兵图传系统传送受灾现场实时画面至卫星通信车,通过卫星通信车与后端指挥部建立实时连接,为后端指挥中心救援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在极端环境下打通信息通道,重构通信指挥链路,邱利民与他的通信前突队用科技利刃劈开"信息孤岛",让卫星信号穿透灾难阴霾。他们肩负的不仅是希望的传递,更是一个个等待救援的生命坐标。

窄带 “先锋者” 曹玉辉:高效打通应急通道
“前方模拟受灾区域通信中断,立即架设应急专网!”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曹玉辉带领队伍迅速冲向任务点。他一边疾跑一边部署任务:“1组负责卫星便携站,2组架设370M窄带集群,15分钟内必须打通前后端链路!”
抵达现场后,曹玉辉迅速打开80斤重的卫星便携站,半跪在地,双手飞快地组装支架、主设备、卫星天线和馈源。然而,入网调试阶段却遭遇难题——卫星便携站始终无法锁定卫星。曹玉辉眉头紧锁,立即组织人员排查故障,经过仔细检查,他发现馈源处存在接触不良问题,于是迅速重新组装并调试。几分钟后,设备成功入网亚太9号卫星。
与此同时,2组传来捷报,370M窄带设备已调试完毕,曹玉辉立即指挥1组和2组组网测试,建立370M应急调度指挥专网。
“报告!应急专网架设完成,前后端通信畅通!”曹玉辉的声音铿锵有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训练,不仅检验了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更锤炼了复杂环境下的通信保障硬功。